Tuesday, October 1, 2013

國‧家

首先感謝自己活在25歲這黃金歲月裡。跑步跑得動,腦筋轉得動,不太怕老虎。雖然心裡徬徨,對於未來對於自己的期許與目標都會。但這總是一個充滿選擇與希望的年代,感謝我的家庭與社會讓我有這樣的環境與這樣的心境。

家這個概念大家是怎麼想的呢?育養我們長大、教導我們,避風遮雨跟一覺好眠......。不同的國家、不同地區都有不同的家。但構成每個家庭的成員都有一定的義務,譬如小孩子就是學習與被餵飽、大人就是餵飽其他人與把持家庭的方向,基本上不會離這範疇太遠。當然每個人的個性造就家庭的相處模式不同,那會造成每個家庭有不同特質。

今天特別想寫些東西是上了 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秦始皇 後跟最近觀察時事有些感想。用基本粒子經巧妙安排後,就能組成像人這樣可以思考的生物,我覺得實在很厲害。再想一想好幾個這樣的人組成一個家,一起有秩序的生活還可以講講笑話喇喇賽更是厲害。而組成一個國家,人的各式需求皆在這國家裡得到解決,又是一件霹靂厲害的事情。

如果是緣分的話,這緣也太強了點吧!

然而,察現今台灣時勢。身為家中長輩的領導階層,挾著全國上下投入的資源於一身,公然讚嘆無薪假是一項偉大的發明...。當一個國家給了某些企業租稅、水電優惠、徵收而來的土地、至少用上20年與許多國家乃至家庭的資源栽培的人才後,這些企業沒有為社會帶來多少幫助,沒有提升整體國家的多少薪資,還在那邊怨嘆人才品質不佳,怨嘆東怨嘆西,只要更多輔助,好讓他們賺更多外匯,好低的匯率好讓他們有更多錢去炒房地產。這....把這些企業主比喻成家中長子就是繼承了家中大部分財產,家中老二老三老四老六老N都在他公司工作,不用幫忙繳電費不用繳瓦斯費之外,生意不好還有你回家吃自己,底下的人得了施捨有了點錢要買房子還要先跟他打聲招呼,萬一家裡失火了他第一個往米國跑。

如果是緣分造就出這樣的怪物的話,這緣也未免強過頭了點吧!!

已經很明顯可以察覺到社會對這樣的風氣愈來愈難以忍受,實際上這惡臭風氣已經愈來愈難聞了。
歷史上每個國家將亡都有妖孽橫行,如果民國創立的精神已經不在,中國人的本性就是要改朝換代跳新伺服器,而不是好好想想問題在哪一步步解決,那國恥大戲想必不久就要上演。

Thursday, July 18, 2013

Gravity Duck from woblyware

Game link:
http://www.evolvedonlinegames.com/app.php?id=5124


A little flash game developed by a one man studio woblyware.
I like the idea of controlling gravity!

This article is only intended to show that I finished this game XD.

Wednesday, July 10, 2013

SRW概念藝術工作坊 Scott Robertson Workshop (SRW) 2013,Taichung

這幾天去台中科博館上了一系列由
Scott Robertson http://www.drawthrough.blogspot.tw/

Neville Page http://www.nevillepage.com/
課堂筆記:
1.designing monster trick:
a.turn the safety search off, 找些現實中的病例圖片...當作基材去設計做些真實卻又恐怖的生物。
b.connect tatoo or sth. to the creature, or create the creature from the tatoo.(從形狀來設計)
--->develop turn around, more accurate shape, render, 3d...etc
3.work with quantity, 產出有時比對品質的吹毛求疵重要(set your timeframe--hard)。
4.developing visual/gesture language.

Yoriko Ito http://www.yorikoito.com/

Faye Hus http://fayehsu.blogspot.tw/
課堂筆記:
skill u need 素描解頗透視水彩風景油畫人體骨骼肌肉...

Sparth http://www.sparth.com/
課堂筆記:
n/a

Mathematical aspect...
1.mirrowing
2.(randomize) auto drawing/putting object on a scene
3.auto rendering objects from textur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這五位美國來的大師朋友分享的概念設計歷程與心得課程。你看過的許多令人驚豔的遊戲、動畫作品都有他們從中作梗XD,有興趣請去看他們的profio。

概念設計就是在讓一個概念被實際畫出、設計出來。
課程中很大一部份就是在分享與客戶有效的溝通、做出完整並且效率地設計以讓客戶的想法成為真正的影像的過程。(相當抽象的一句話...)
舉例來說,想像自己是位不會畫畫的導演,需要一張圖像讓動畫、場景、燈光、服裝設計、劇情設計人員能夠在同一個架構上工作。
這真的需要概念設計人員幫忙將主軸的意象呈現出來,或是把概念做改善,甚至根本從無基礎到有(因為有時導演跟劇組人員也不確定自己的想法實際的意象該是如何)。

本上做為一個設計師一定不是憑空畫一個好東西出來,背後都是要經過許多時間的素材摸索,加上多年以來的基本功才能讓客戶的概念能夠付諸實現。但課程裡還是有用到許多新穎的工具Z-brush,還有許多利用Adobe軟體自動合成圖片、筆刷加快創作流程、跟利用軟體中Mirrowing來合成新圖像、新概念的技巧,還是讓人眼界一開。

舉例來說
1.Scott用photo快速造出一座城市(利用隨機設定一個已知model的高度與自動排列的工程)。
2.快速設計出上千雙鞋子樣式(在一雙鞋上利用現有手邊圖片擷取的影像貼上讓電腦自動貼圖)。
3.Neville示範如何用雞翅+mirrowing來創造一種新creature。
4.示範如何快速用Z-brush來完成sculpture與rendering。
5.每一位都有提到取材時如何揉合自然元素與力學架構來讓設計出來的場景、生物、外表材質真的符合人們預期(有個研究就在說人總是不習慣看/聽到自己不常看/聽過的東西??)。

姑且不論因為剛上完夜班,與其說是上課不如說大部分在睡覺的情形來說,我覺得對一個完全門外漢這還是個相當有啟發性的課程XD。(雖然課程有點太不動感了讓人更想睡ZzZzZz....)

Facebook 裡看到的一位用心做筆記認真的人,如大家有興趣還請去他家參考看看:
notes of Duck Hugh:
http://duckhugh.blogspot.tw/2013/07/srw-day1.html
http://duckhugh.blogspot.tw/2013/07/srw-day2.html
http://duckhugh.blogspot.tw/2013/07/srw-day3.html
pictures from Duck Hugh: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15243232906666612403/albums/5897142515865075377

奉上超簡短學習心得...。


All images are adopted from internet, the author's website or etc.

Sunday, June 16, 2013

I'm learning Python from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active Programming in Python)

I have taken a course teaching how to programming by doing named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active Programming in Python in Coursera. It's a nice course with funny professors and a easy pace. I learned some basic c in university, compared to c, it's much more easier for a beginner who is not familiar to the computer architecture.

So here I going to write down things I learned from this course, and trying to translate them into Chinese. I'm not going to take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course or internet for any commercial usage. It's just a note for myself and for those who interested.

今天開始(嗯哼),我會開始整理python的學習心得。我想會先依在Coursera中上的課Introduction to Interactive Programming in Python(用python來寫有趣的互動程式)裡的內容。這堂課的目標是寫出個Asteroids arcade,不需任何寫程式經驗。所以我的目標也是把這些內容用中文記錄下來,讓讀的人可以寫個小行星遊戲(或是其他類似小程式)!

對於我這個有空上去看看教學短片與寫寫作業,偶爾上上論壇查不懂的東西的悠哉學生而言,我覺得這門課最不錯的地方是peer assessment 這個功能,你可以看你同學寫的小程式,並給他們打分數。(寫了小遊戲給別人玩會有種莫名的小感動?)當然一群宅宅的又好笑的教授實在幫這門課增添不少趣味(裡面有個約翰好像派大星)。
雖然有時候忘記寫作業(每周大約要花個3,4,5個小時),這堂課大概拿不到認證,但我想偶爾學學英文的目的還是達到了XD。上了一陣子這類課程,自己評估(的專心程度)在一邊上班一邊上課的情況下,一次上個兩、三門課大約就是極限了。
另外這種開放課程,一次都是一海票幾千人甚至上萬人,希望以後可以多在論壇上幫助別人,教學相長。如果沒辦法的話就自己多寫些筆記,不要忘得這麼快。寫的內文相信會有很多用字不精或是錯誤,希望有讀的人不吝提出啦!


0.小行星(Asteroid)是什麼?(預計6/24完成)
0.1 Codesculptor ?
0.2 Python ?
0.3 要寫出這樣的小遊戲需要些什麼?(其實好簡單)
0.3.1 圖形介面
0.3.2 讓東西會動
0.3.3 small project 0

etc.一些python小筆記
file I/O related docus
http://docs.python.org/2/library/os.html#os-file-dir
usage like:
import os
os.chdir('c:\something')
可讓python的作業資料夾移至' '裡的資料夾,便於讀取檔案(open())。
Time complexity of casual python objects
http://wiki.python.org/moin/TimeComplexity

Friday, May 3, 2013

賦閒&讀書心得The power of habit

有人最近換了一份月休十五天的工作。
一天上班12小時,連上兩天後休兩天。
工作內容是讓掛掉的自動化設備盡速恢復運轉。

這人發現一個麻煩的地方是工作裡的東西,雖然跟電機有關係,自己卻不太熟稔。雖然大原理跟課本上相同,但大部分的事情已經應用到超出自己想像範圍,很多東西還是要重新了解跟學過。

為什麼要放黑龍蔭油呢?因為不管炒菜炒到哪裡失敗了,加下去就能扭轉乾坤、力挽狂瀾,好像變得比較好吃、兼好看(上色)很多。做二休二的日子讓這某人也決定要把其中一天假日拿來練習做菜。他猜測有時生活變得走味的原因可能是自己有時候會味覺喪失,沒去好好過生活,沒去好好聞味道。

「改變目標、改變習慣之後生活好像變得更回甘了些。」這人有時候真的會這樣自我感覺良好。最近更是把阿基師的食譜揣在懷裡,預計有天辦一桌來招待親愛的阿嬤。他覺得阿基師的小撇步是有歸納過、有道理的,不像一般的照著我煮就對的廚師,跟阿基師學習可以學到料理的理論跟技巧,可以應用在其他面向像是開發新菜色上。
最近更聽說有門教導做菜的學問的課要開了The Science of Gastronomy,相信修過這門課後功力又要大增一甲子了!

總而言之,如果很閒的話就要找點事情做。Keep busy living 是吧!
也就是等到上手了之後,人的雙手就像黑龍蔭油一般,徒臂擋車啊!
(這篇到底在說些什麼)


6/3接續:
最近讀了一本書:The power of habit
從skygene(好blog)上看到書摘,買了來讀。
http://skygene.blogspot.tw/2012/11/the-power-of-habit.html

猶記得有位名吉他老師阿米巴說過,習慣造就個性‧個性決定人生之類的話。
想想跟這本書講得內容好像跟這等話有點接近。自己時常會在看了電視、翻了本書或聽了一席話之後,腦袋瓜起了化學作用,因而想去做哪件很棒的事,想做到什麼樣的程度,想像做到的話有多棒、多好。但事實上自己大部分的情況是這事經過腦袋的一次演譯想像後,如果不去想辦法加入生活的一部份去常態執行,過一陣子之後,先前的化學作用不見了,加上沒有這種習慣,很快的,生活又會回到以前的常軌、以前的平衡。

像是心中小小的自己想要改變社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時常這種理想沒有變成小小的生活習慣去執行,往往都是一片自我良好的夢一場。
人的想念和想法還有很多的事情,都是這樣,如果不去做都只是枉然。
就像想看到高處風景,但做的努力卻只在侷限在一樓走來走去一樣。(??)

書中還有提到很多企業像是星巴克、美國鋁業跟許多球隊,如何透過習慣的員工養成來取代講些大道理而沒有實際作為的教育,並搭配許多引文及研究來做為參考。並且有關於廣告推銷、上癮機制,及潛意識運作方式的相關人事。

書中用「觸發誘因、行為、獎勵」的結構解讀這些習慣如何在你我他的腦袋中形成一個迴路。並從這個系統來評斷許多的銷售行為、習慣為何會產生,許多的教育方法、減重計畫為何會失敗。

總的來看是本很不錯的書,作者是位記者,讀起來平易近人而且不會生硬。雖然看來不是本非常嚴謹,探討人們行為的專業書籍(還感覺有點馬後炮)。但我想這書的內容與裏頭的範例已經夠新穎及足夠。足夠是因為自己感覺起來行為學不是一個那麼容易量化、講得很科學的學問。其實只要每個時代都有很多關於這類的書籍跟推論與研究,但是隨著時代演進,其實就觀念是被推翻的相當快的。或許有天行為的真理會被發現,我們可以把自己當成機器來設定與操縱,但應該不會這麼快發生,我們還是能有所謂的自由意識吧XD。

話說回來,如何將這本書學到的東西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呢?
目前想到是把想做的事寫下來,盡可能切成小項目來完成。
學習新東西後跟擬定構想時盡量把他們寫下來,加深印象並想辦法提高完成的機率。
嗯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