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28, 2014

害怕

最近去清大圖書館借了司馬遼太郎的龍馬來看。
清大圖書館的校友借書證所費不貲,要十張小朋友。
不過夏天可以輕易的進入睡覺&看電影,對我這住在附近的是相當舒適方便的!XD

故事在幕府末年,從龍馬小時候開始說起。作者對那個時代的各個人物、制度與生活的習性皆描寫得非常清楚,讓讀者對日本的改變會有~啊·原來是這樣啊!從細節慢慢拼出全圖的感覺。

龍馬據說小時是個膽小的人。這樣的人怎麼讓日本從沉睡、鎖國的幕府時代改變,讓我感到很好奇~想一本接一本把它看完~

我知道自己是個膽小的人。
從前總不敢踏出家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總喜歡待在家人身邊,玩些電玩等不需與人打交道的東西。
對於人生也充滿許多膽却。自己那一點可以給家人說嘴的成績,現在看來,不過是害怕被家人嫌棄、害怕脫離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產物。

我想變得勇敢,龍馬、宮本武藏是我的榜樣。在短促的生命中,為人類文明再添一盞光明燈,讓未來的人們有更寬廣的道路!聽起來好像蠻有這麼一回事的XD

未來看完了龍馬還要補篇心得,希望到時候我可以悟出日本成為AV強國的原因!

Tuesday, August 19, 2014

一宅V.S.整天看電腦

從上一份走來走去的工作換到現在這整天坐著看螢幕的

我覺得

眼睛總是疲憊= =

買了抗藍光眼睛、把螢幕調黃、喝菊花茶好像都沒什麼用。

覺得眼睛乾燥、轉動不順遂。

還出現回春徵兆(一直長痘痘)


對於這種性質的工作,目前還未找到一個很好的作戰策略。
定休息時間、保養週期、視力檢測基準、工作與休息時間分界等...

希望下禮拜來更新這篇時會有一些好的solution~
目前有的想法是
1.使用無焦模式上班搭配2080法則
只有20%的時間睜開眼睛,卻能寫完80%的code。
2.期待取代眼睛的輸入方式開發成功。
(心靈交流?或是matrix裡的幫腦袋插線寫code XD)
3.結束這篇文章,完成426發文約束,早早休息。

選3!
---上禮拜分隔線--

後來出現解決跡象的是一直長痘痘這件事。
在我聽聞過於乾燥的環境會導致泌油增加後開始 用化妝水/絲瓜水(一種可以幫助保濕的液體)。
觀察了一陣子,沒有像之前每天都長新痘痘。

至於眼睛,心得是要多避開全白的工作環境。如果是長時間讀寫文字,試著把螢幕調整成黑底白字。另外有個f.lux的軟體,可以幫你把螢幕顏色調暖。相較於不開,我覺得f.lux會讓我看純白的畫面時眼睛卡舒服。除此之外就是用想事情的時間讓眼睛放空,多休息。讓全身肌肉放鬆包括眼睛反而能讓思路更清晰(?)。

我也買了macbook retina來做測試,目前是沒有retina螢幕(解析度比較高)就能讓眼睛變輕鬆這種感覺lol。看影片是的確比較爽就是了。

最後關於工作。
最近還是在重建寫程式、linux使用、跟學習一些觀念、架構設計。我想這不會是以後工作的形態,等之後稍微定型再來確定自己的時間分配好了。現在就是以三小時做一件事來分配。


V1.0.1 9/26新增實驗結果

版本控管

最近在工作上接觸到版本控管工具..

看來現在的主要流派有Git 跟 Svn(subversion)

這種工具在多人共同開發軟體時相當重要。

軟體如果一個人全包還好,要是一個大專案很多人負責不同部分,那不同人寫的不同版本的code要merge時可會要人命。

這兩派大致上的差別是svn需要使用者對每個上傳上去的code做檢查、跟合併。
而Git則是偏向分散成各branch後再做統合。

據公司大學長的經驗是,git很有可能會讓專案發散XD,最後一群人不知在寫三小朋友,merge Code非常痛苦。
所以目前我們team使用svn在做code的控管。

不巧我是負責管這SVN的人,希望有天能有更多精華來分享...

其實我在想寫blog或是管理族譜也用這種軟體/概念來做會不會很有趣XD
我想以後Facebook或誰應該會出個族譜系統吧?

生在這個世代可以直接從網路上知道自己的老祖宗po了什麼廢文...
某種程度上也是件好事吧?像我很想知道我的祖先以前在想什麼都無從問起...

以後每個人都有權力以文字、影片某種形式上的在死後繼續留存在世上。
不用是文筆犀利的作家、不用是位“記錄”歷史的釋迦、不用是位發了一堆紙的科學家。
權貴掌握媒體,控制思想的手段漸漸被推翻。

而新的階級正在rising~或許以後我們的政治會被facebook操弄,或許我們會對這種改變無所適從。
但是比起從前階級、族群撕裂得更嚴重的社會......,我想,這種改變是件好事。

所以,恭喜我又發了一文XD,還差一篇!!

2013玉山筆記

為了要趕緊把上禮拜缺的文章補完,我決定用以前沒寫完的文東補西補充數XD。
曾經聽當兵時愛往山上跑的鄰兵說山上有多美。
終於在去年十二月的時候請了假,現場去勘察一下!

因為是超級初心者,所以報名參加了野訊的玉山團~

該團由山導×2+團員×16 共計18員所組成。團員特別的是裡面有馬來西亞夫婦×2、香港一群一起爬山的朋友×5、來台教日本小朋友日語的日本人×2、六十多歲的日本歐吉桑×1、美國華僑×2。

過程中對於爬山這件事學到最重要的就是“安全第一”
因為山上的環境,我們不常爬的人真的很難掌握。
山導山野村夫、泥鰍分享了很多技巧,像是
遇狹窄的路時要身體面向山壁走路,以便滑下去是手方便抓保命物XDD
一些箴言
“垃圾性命不能丟”
“不妙時撤退要趁早”
跟幾次坐直升機下山的經驗(這個是每個登山的人都要避免的)

我覺得這團可惜一點就是山導英文不夠好,很多故事沒法跟許多朋友分享。。
還有很多安全宣導需要透過會中文跟英文的人轉達,可能會有誤差等等(萬一沒人可翻譯不就完了),希望以後野訊接待外國客人要注意這點。

當然比較開心的事還是有,像高山咖啡、威士忌、山歌分享、還有聽各個國家的團友的來歷XD
大概是這樣,希望我在日後想到什麼好玩的再補上~


其他經驗筆記
登山杖帶一根就好,雖然兩根有在滑雪的fu,但還是有手能抓東西卡好。
要帶相機請想一想~好拿出來好背為主..我被自己的相機包搞得要死XD
帶堅果、起司、高熱量、鹽分食物為主,零食帶上去也只是變氣球而已@@
山導很多是布農族,因為腳短XD?,他們聖誕節放假,所以爬山不要挑冬天XD。
夜裡在排雲山莊睡覺,風聲潮大大的,我以為這樣正常,結果隔天出來一看冰天雪地(真的不要挑冬天)XD。
最佳爬山時節9~11月(寒流來之前)


以後想爬的山
南湖大山
雪山
嘉明湖


Friday, August 15, 2014

習慣

前一篇說好二四六要發文,但卻有點延遲實在很抱歉~~(跟自己道歉lol)

習慣這種東西,該說是很好用的一種人體內建功能嗎?
我只要習慣一種生活,要改,通常需要很多的努力。(不一定會成功!)
但看世上多少厲害的人,彈吉他、寫程式、做電機電子的,都比我厲害很多。
我想像,這之間的差別很多是在習慣上,他們已經投入夠多時間在這些領域上,基礎與習慣讓他們不用太費心做出我們WOW的事情。

而我!現在就是在這個習慣養成的緊要關頭,撐住!!

最近去清華蝴蝶園拔草的時候又遇到張大哥。
從以前還是學生時一起砍竹子搭棚架、到現在蝴蝶園找專業的廠商蓋了一個有拉門的豪華版棚架。(這的棚架指的是用紗網保護里面,不受蝴蝶飛進來生蛋、幼蟲把幼苗吃光光的建物。)張大哥都一直專業、敬業的付出,讓我很佩服。

一直想像自己以後要完成什麼事,過著怎樣的生活,一定有天能讓他實現!

#我要找時間把蝴蝶園的sensor架起來,這樣也有所謂big data 可以玩了XD。

延伸閱讀LOL: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60033

Monday, August 11, 2014

想學的東西

經常聽公司的前輩說,科技演進很快,時常幾年過去就是新的技術,
能學的東西是學不完的。

所以我想立定幾個想學的方向,覺得這幾個領域都是自己很想做的,而且某種程度上來講比較不會變?XD
1. 可上山下海的嵌入式系統,對於水中等環境有耐受度。
Platform: Arm, linux

2. 物理、數學(尺度很小的力學、機電領域)
COSMOS and the related physics:
https://www.coursera.org/course/bigbang

3. Graphics, GUI with QT/OPENGL,
interesting course about GUI:
https://www.coursera.org/course/interactivegraphics

4. Big data, machine learning, 幫助記憶、分析生活,讓人生得到更多、變得更便利的各式工具。

5. 精通C/C++、計算機結構、OS

學習很有趣!像游泳一樣,也都需要很多練習才能有一天突然會了。
這些學習都要搭配些實作,我還要想怎麼搭配~
相信有一天,回首一看這篇學習計劃是會讓自己微微笑的啦。(只是差在是那種笑法lol)

Thursday, August 7, 2014

三年

感謝老天,讓我這放牛生在畢業後三年還是活得好好的。
這三年來待了旅行社、LED工廠、資訊公司...

旅行社裡許多民宿老闆認真努力經營民宿、讓發揚台灣在地生活的精神令我相當佩服。
當初真的是討厭電機/科技業給我的感覺才不管一切的去走這個產業。
不到一年,但還是看到許多人情世故。
能讓客人&自己感動的民宿一定可以帶來許多收益。
而只是有樣學樣、不知自己的理想、模範在哪,最後無疾而終的例子處處可見。

第二份工作跑去當設備工程師。
這份工作當久了會有很大的瓶頸。因為設備工程師修的設備都不是自己開發的。
一台國外進口的機台可能在製程、設計、材料上都比台灣做的領先很多。
負責維護這些機台的工程師雖然比工廠內其他人懂得多,但幹久了就知道,那些對於了解系統軟硬體的人來說,真的只是皮毛而已。
加上我覺得台灣這些開工廠的人,通常不會有良心到哪裡去。
所以還是在一年多的時候趕緊繞跑,想成為小時候夢想過的科學家、冒險家。

於是到了第三份工作,這裡充滿會寫程式的人,想做的是人人想做,但人人沒概念的物聯網。再來會在禮拜二、四、六分享在這領域的學習心得。

最後,感謝爸媽嫲哥姐姨等加上學生、工作、各時期認識的許多朋友給我的許多幫忙,與正面的影響,我會繼續加油,準時交稿XD.